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category
tags
password
icon
从师与为师
马上9月1开学了,这几天或长久酝酿了一个主题,从师与为师,以前还能看到大堂屋摆一牌上书: 天地君亲师位,以前不知,现在有点理解了,民间传统足见一斑
从师,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拜师学艺的故事比较多,耳熟能详的经典如: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对比六祖坛经: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两者都有很相似之处:先是放置不理,六祖是在后面椎米,而悟空是七八年无所事事,只能在后山采桃子吃。两者都是击打三下,暗示三更深夜传艺。五祖传六祖如此机密,是有其历史原因,恐其受害,有“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之语,而《西游记》似乎看不出这种倾向,但是菩提老祖对待孙悟空的处理却颇有相似之处,待孙悟空学得大成之后,将其赶将出去,直接诱因也是因为孙悟空在同门面前炫耀神通,也恐怕老祖暗有保护悟空之意,让其离去免受同门忌妒相害。
主动和被动受教育是另外一回事,当然如果在教育上能做到出将入相,那是牛逼人物,我们普通人无非是学习一技之长,拜师学艺,无非是讨口饭吃,或入了一行,要打算一辈子干这行,安身立命,辛苦点,活的有点尊严一点。
以前学艺,以民间技艺俱多,如木匠(博士)全能、铁匠、石头泥工匠等、理发匠(当然不是现在的Tony老师),那真是吃一辈子的手艺饭,行走江湖。
还有很多故事
比如民间说猫是狗的师傅,什么都教会了,唯独爬树这个本领没教 哈哈
程门立雪
怯剃头 冬瓜练手法
修锅补碗 李老君 修锅不断风,补碗不断弓”
师徒情 老中医 中医 当归八钱,川芎二钱,桃仁二钱,炮姜五分,炙甘草五分,水煎服。 生化汤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也是劝人的故事
贪师傅 裁缝师傅 贪吃徒弟的饭
老铁匠秘传“绝招” 铁烧红了不要用手去摸!
竖子行医 老虎生子
三年徒弟、三年伙计
富不学匠
先一匠二务农四
现代社会,教育五花八门,传统教育,职业教育等等,也是一技一行业。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投简历找工作,进了公司再积累工作经验,幸运的都有个好领导带着,不幸运的,自个儿摸爬滚打,多少年也不见得有长进。闭门造车的大有人在,无怪乎调侃一年的经验用了十年,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一剑用了十年都没磨砺过!
还有啊 老说说吃饱了徒弟,饿死师傅的不在少数,有情有义,忘恩负义的更是层出不穷 ,一切归于人性!
这两个话题,其实纠缠不清,虽然以学的角度出发写了这么多,但是教也没少写,故事都是花开一朵,各表两枝的
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古人已经看得很透彻,偏偏现代人看不明白,领导上司也罢都显得油腻的很。
说完这么多,我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 , 最初我的工作上,师从于甘总,后于400热线电话、手册、指南、百度等,到现在差不多还是以百度或生活中网络上的人学习或讨教
当然对甘总说起来很愧疚,我在转师的时候,不是很尊敬他,可能是因为很多方面影响和干扰了我吧或做的事情当时看的不是很清楚,觉得有点低端了。
为师的开始, 隐约可以追溯到初高中,教几个表弟学习,不是很理想,也可以说一塌糊涂
接着是作为个小负责人,带着3-4个小孩子从事IT这个行业,遇到不好的苗子,心里很急躁,应该有骂过人,恨不得手把手的教
最高涨的热情的时候,是每天晚上带着他们通过zoom会议 45分钟的过题目,过知识点,还有手把手的教待这件事,那件事该怎么做,怎么说
当然也有烦躁的时候,恨铁不成钢,朽木不可雕,遇到一个聪明孩子或愿意学习的孩子或许是每一个为师者开心欣慰的事情。衣钵相传这件事情,大抵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吧。 后来就逐渐冷淡了,不问则不教,不请教则不再推心置腹或语重心长,因为一番热心肠很多时候都当做了驴肝肺。
当然自己也要反省,连孔圣人都说过了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我这普通的凡夫俗子岂不是更要这样,也终究理解了那么多苦口婆心是怎么一回事了。凡事凡境况都需要自己去经历,体会才会深刻吧,反省自己一下。
思绪打断了,应该可以多多扩展出来故事或话语 ,对吧
Loading...